插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插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五空前绝后的密奏制度(新闻)

发布时间:2021-11-17 22:42:08 阅读: 来源:插销厂家

中国古代一向的惯例与规定是,臣下向君主言事的报告,称为“奏”、“疏”、“章”、“奏章”、“封事”等等。后来逐渐形成制度,凡地方官员向皇帝报告 公事的,像民、刑、兵、马一类,用“题本”,官员必须在报告书上盖印;报告个人私事的则用“奏本”,可以不盖官印。这些官文书有一定的书写格式与传递程 序,不容紊乱。清朝入关之后,在这方面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官员向皇帝所做的报告,“公事用题,私事用奏”。但到了时,因为事实需要,对这一文书制度做 了一些改变。

而这种改变其实就是把历来为中国君子所不齿的“告密”变成一种制度。在雍正朝,互相告密成为官员的常课,被视为本职工作的一部分。

1.一则斥责文书

在雍正二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时任渐闽总督的觉罗保、山西巡抚诺珉、江苏布政使鄂尔泰、云南巡抚扬名时突然接到了雍正严厉的斥责文书,正当几人在惊愕不知所措时,雍正又宣布停止他们上奏的权利。试想,一个封建大吏,被剥夺了参政言事的权利,这是多么严重的惩罚!

几个人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确做过一些不好的事,但山高皇帝远,怎么可能传到皇帝耳朵里呢?经过多方打探,他们才知道,原来是有人向皇帝告密,说他们几人向外人透露了给皇帝奏章的内容。

这让他们脑袋冒汗,心想,只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都有人告诉皇帝老儿,可想而知,比这更严重的事情……

事实上,早在他们这件事之前,雍正就已经完备了祖宗留下来的密奏制度。为了广集中外情报,了解各方实情,他命令写密奏的人可以不按规格,文字长短不拘,字体好坏不管,让大家轻松自由地上奏,唯一严格的要求就是守

雍正帝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1678—1735),是一位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而对于老祖宗创立的密奏制度雍正也进行了完备,使密奏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密他在给鄂尔泰的侄子鄂昌的一段批示中说:“密之一字,最紧要,不可令一人知,即汝叔鄂尔泰不必令知”就是说,报告必得自己缮写,不能假手他人。这种不得让第三者知道的奏章,不是题本、奏本,而是雍正朝的一种特殊的文书制度——奏折。

可以想见,奏折的要旨就在一个“密”字,它由皇上亲拆亲视,任何第三者都无权拆看,有很强的保密性。因此,雍正登基的第十四天,便下了一道收缴前朝密折 的谕旨,使密折逐步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文书制度。在雍正钦定的规章里,从缮折、装匣、传递、批阅、发回本人,再缴进宫中,都有一定的程序,不允许紊乱按照密 折的内容,分别规定用素纸、黄纸、黄绫面纸、白绫面纸四种缮写,并使用统一规格的封套

给皇上密折是一种特权更是一种荣誉。因而能有权 上奏的人都竞相将各人所知尽量呈报,无论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全盘地写给雍正。奏折的内容千殊万别,上自军国重务,下至身边琐事,无所不包。雍正朝的密折 不但用来陈事,还用来荐人。于官员的登用、陟黜极为留意,他曾一再透露:“朕惟治天下之道,首重用人”雍正考察地方的吏治,着重点是对地方的官吏的检查。 他给官员授权,允许越境奏事;可以越级监视,上下牵制。这种方法使雍正了解了很多的情况。诸如地方政事的好坏,官员中谁认真负责,谁搪塞敷衍。也使为官者 人人震慑,不敢轻蹈法网。所以,皇帝虽在宫中,天下大事却了如指掌。清史专家说,雍正13年间,参加过写密奏的官员可能高达千人以上,所写成的满汉文字的 密奏总数约有三四万件之多。

现存最早的奏折是康熙32年的奏折。当时有资格上奏的只是由央派到地方上常设员,他们大多是皇帝家臣,如江宁、苏州织造什么的。终康熙一

奏折。奏折最早使用于朝,发展于康熙朝,在雍正朝日益完备。这是一种官员向皇帝密奏见闻的文体,从上奏人直达皇帝手里,中间不许任何机构和个人干涉,主要用于朝臣互相监督和探听民意。

朝密奏者只有百余人。而雍正朝却多达一千一百多名,逐步扩大到各省督抚、藩、臬、提、镇等。何等官职才有资格密奏,谁也说不清。与其说依品级,不如说视与皇帝的关系而定。到了雍正后期,甚至连知府、同知副将等一些微职也可特许准奏。

2.雍正的得意雍正10年,他得意地宣布要将历年与人臣往来的密奏刊行出来,希望臣民

能了解他的“图治之念,诲人之诚”。可惜的是,直等到他谢世后到二年(1738年)才编印成书,定名为《朱批谕旨》。《朱批谕旨》中只收录二百二十二人约七千多件附有朱批的大臣密奏,只是所有这类档案的“十之二三”而已。

雍正自己说,他每天至少会收到二三十件密奏,有时会多达五六十件,他勤劳地一一阅览,并仔细地加以朱批,所以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或凌晨,而朱批的字多寡视密奏内容与他个人看密奏时的感受而定,

《朱批谕旨》。雍正本想在他有生之年将所收到的奏折编辑成册公诸于众,以让天下百姓明白他的良苦用心,没想到他的这个愿望只能由乾隆来替他完成。直到乾隆二年,密奏才编辑成书。

有时一二十字,有时批上百字,甚至有多达千字的,他的朱批有时比大臣的报告文字还多,所以雍正在这方面获得了很多情报信息。

为什么要实施这种制度?原来,雍正是想沟通上下之情,增广自己见闻,以利政务推行才加强密奏制度的。杨启樵在《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 “君主专政时代,人君深居九重,与外界隔阂,政事则委诸大臣,但又恐所托非人,为非作歹,贻误苍生,甚或生觊觎之心,危及江山,因此不得不广布耳目,以周 知庶务,通达下情。”按照他的观点,在雍正的潜意识中随时都有一种危机感,生怕臣子不忠,生怕佞臣篡权,对每一点星星之火都要,随时扑灭。

于是,雍正秘奏制度的另一功效就可以知道了:监视臣子。雍正其人秉承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对官员要不时提防,防其改节。“广采舆论、时加访察和乾纲独断”是雍正用人政策的三个要旨。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成都肿瘤医院

贵阳妇科医院

清远妇科医院

成都看银屑病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