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插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九成受访市民愿践行垃圾分类

发布时间:2021-01-08 15:20:40 阅读: 来源:插销厂家

天津北方网讯:每天上班时,李杰会主动打包不可回收垃圾,扔进楼道内的垃圾投放口。他居住在中新生态城景杉小区,习惯按指定投放日期,将可回收垃圾投入小区智能物回终端机,获得的积分可以“兑换”成饭后消遣的啤酒和花生米。

72岁的李淑敏晚饭后会拎起两三个垃圾袋走下4楼,去小区内的垃圾收集点分类倾倒。和平区崇仁里小区的住户大多是老邻居,喜欢在扔完垃圾后聊聊天,常常要到夜里11点左右才依依不舍地道别。

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的相关要求来看,依法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即将到来,年轻的李杰和年长的李淑敏所体验到的,正是垃圾分类试点社区的日常生活。本期“今晚调查”通过问卷星、掌上天津、《中老年时报》微信公众号、《今晚报》微博等渠道发起“生活垃圾分类”问卷调查,并采访有关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呈现本市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及其现状与发展。

环保理念普及:

九成多市民知晓“垃圾分类”

在460位受访者中,男性占33.48%,女性占66.52%。可以看出,女性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话题有更高的关注度。

在全部受访者中,年龄低于18岁的仅占0.87%,19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占23.26%,36岁至50岁的占21.74%,51岁至65岁的中老年人占31.09%,而年龄超过66岁的老年人占23.04%。从学历上看,分布较为平衡。在职业方面,上班族占到将近一半(45.48%),其他为在校学生(9.03%)、个体及自由职业者(10.04%)、全职主妇(3.34%)、退休及其他类型人群(32.11%)等。

对于“是否知悉垃圾分类”的问题,表示“较为了解”的受访者占比72.24%,“听说过”的受访者占比25.42%,仅有2.34%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由此可见,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广大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这一概念并不陌生。

11年数据变迁:

“赞同”态度提升约26%

为了解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态度和在行动方面的动态变化,我们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了一次跨越11年的数据对比分析。2006年,南开大学多名学者组织了一次500多位市民参与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中特意设置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用数据对比“说”出这11年来的变化。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超九成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时光追溯至2006年,可以看出受访者的态度变化。11年来,赞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受访者比重提高了约26%,而不赞同的受访者的占比锐减了近23%。

观念认知的转变,得益于政府、媒体、公益机构等坚持不懈的宣传普及,同时,对生活环境危害的切身感受和切肤之痛,也让市民主动接受更为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在多方努力下,人们在意识上提高了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认知程度,那么在实际行动上,普通市民对生活废旧物的收集与再利用程度是否也有相应的变化呢?在“废纸、塑料瓶和废金属是否收集变卖”的问题上,对比数据差异鲜明――

与11年前的问卷调查结果相比,有意识地收集变卖常见可回收垃圾的受访者比例提高了近30%。受访者行为习惯的变化显示,市民越来越重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解答焦点问题:

家中废电池如何处置?

调查显示:85.62%的市民会对废电池进行特别分类,占比远远高于市民对其他垃圾的分类处理习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会对哪些生活垃圾进行特别分类处理,情况又如何呢?

针对市民自觉分类占比最高的“废旧电池”的处置问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陶莹介绍说:“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废电池分类回收处理,注重从源头推进电池的‘无汞化’生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电池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比如常用的碱性锌锰干电池,废弃后允许随生活垃圾处理,一般不鼓励集中收集。”市民亦可参照电池包装上的标签对电池进行相应处理。数码产品所用的锂离子电池尚未列入危险废物处理的范围,而电瓶车的铅酸蓄电池应按照有关危险废物的法规、标准进行管理。

走访试点社区:

垃圾分类“习惯成自然”

在本市垃圾分类回收试点社区,生活垃圾被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进行回收。对于类似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70.2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17.17%的受访者认可这种分类方式,但表示“觉得麻烦”。

众所周知,日本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其分类标准更加细致,实施起来也需要更加耐心。而在针对“日式垃圾分类”的认可度调查中,55.85%受访者表示“为了保护环境,再麻烦也会照做”;34.78%受访者认为“划分越细致,指示越明确,越便于操作”;还有6.02%的受访者表示“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完成”。

以上数据可见,九成左右的受访市民主观上有意愿践行垃圾分类收集,明确表示“非常支持”的已占到七成。据和平区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员介绍,在有三年多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经验的崇仁里试点小区,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投放准确率达到80%以上。崇仁里垃圾分类志愿者李阿姨告诉记者:居民垃圾分类是一个“习惯成自然”的过程,通常两三个月时间就“熟能生巧”“手到擒来”了。

崇仁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党委书记王志贤介绍说,为推动垃圾分类,社区主要从三方面做了工作,“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我们举办了许多寓教于乐的社区活动;其次是做好引导,从一老一小抓起,组织社区居民参观垃圾处理车间等;再次是分类投放点安排志愿者值班,确保相应措施行之有效。”

调查中,近五成(45.58%)受访者认为,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居民自身应该发挥主要作用,认为“社区或者物业”应发挥主要作用的占比24.08%。可见,较多的受访市民认为生活垃圾的产生者以及生活场景的相关者对“垃圾分类”的作用职责更大些。

聚焦成本分摊:

“污染者付费”是发展趋势

与居民对垃圾分类高认可度的数据“尴尬相对”的是,市民在垃圾分类观念上的模糊和不希望自身利益受影响的态度。

63.21%的受访者坦承,在不知道手头的垃圾属于何种类别时会按自己的理解随意分类。看来,对于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基本到位了,但操作实施却仍在路上。

目前,一些国家或地区以垃圾袋为单位计量收取垃圾处理费,“倒逼”居民主动减少垃圾产量。对此,20.22%受访者表示不赞同,29.35%受访者表示要根据收费标准来决定自身态度。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邵超峰表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居民应该有所担当。但通过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也可抵消大部分经济成本。从长远来看,付费是趋势,减负是手段,目的都是要推动垃圾分类常态化。”

未来提升空间:

因地制宜可提高回收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分类垃圾桶是最为醒目的垃圾分类收集载体。本次调查显示,五成以上市民在生活区域内能找到分类垃圾桶,但还有近半数(48.49%)受访者表示在生活区域中没有分类垃圾桶。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基础设施条件的提升改进要跟上。

调查显示,27.42%的受访者担忧“分类后的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在中新生态城,餐厨垃圾将在皂化反应釜内制成皂粉或者生物柴油,有机部分可以被制成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通过智能物资回收终端机回收的垃圾则被交付给下游相应的公司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在和平区范围内,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已建成南市食品街、华安大街和恒隆广场3个前端预处理节点。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马文超博士表示:“欧洲很多城市都设有不同的垃圾终端处理工厂,垃圾分类也围绕着该城市的终端处理优势来设计。就现实条件来说,我们搞垃圾分类或许不能全国一个标准,应该考虑各地区的终端处理设施与技术,从最末端向最前端逆推。”邵超峰副教授也认为:“未来,天津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处置,需要在生活垃圾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形成新、旧城区,近郊区生活垃圾前端处理,生态原位处理,末端集成综合利用技术与管理模式,构建适合本市居民消费特点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及奖惩制度,建议从餐厨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开始。”

一只伤心的小白兔

粉笔大战

想要回到当初的时光